瓦尔登湖第二章阅读笔记4篇
瓦尔登湖第二章阅读笔记篇1
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我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必须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小说描述的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渔夫,在一次单身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却拉不上来。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我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下。之后又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下,最终突出重围,将大鱼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
当我读到“老渔夫想:那里离海岸实在是太近了,也许在更远的地方会有更大的鱼……”时,我十分佩服这位老渔夫,因为他这时已经打到了一些鱼,但他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向着更大的目标前进。再看看我们,平时遇到一点小困难,我们都叫苦连天。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就应像这位老人一样胸怀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目标。
当我读到“大马林鱼开始快速地围着小渔船游动,将缆绳缠绕到了桅杆上,老人右手高举着钢叉,在它跃出水面的一瞬间,竭尽全力地向它的心脏掷去,一声哀鸣结束了大鱼的生命,它静静地浮在水面上……”时,我的心也像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我十分钦佩老人那种毫不畏惧、坚持不懈的精神,虽然明白对手实力很强,但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老渔夫才获得了这场生死较量的胜利。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习老渔夫的精神,做事情不怕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在读到大鱼的血腥味被一群鲨鱼嗅到了,争相游来抢食,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剑鱼的嘴等一切能够用来攻击的武器自卫,并最终赶走了这群鲨鱼。但大鱼的肉已经被吃了一大半,而老人还风趣地批评自我的左手“该工作的时候却在休息”的时候,我也被老人乐观的精神所折服。在生活中,有些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应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不能斤斤计较。
最后,小说以一个少年看到老渔夫在度量足有十八英尺长的大马林鱼,再次描述了这条鱼的巨大,说明老渔夫所克服的困难之大,非比寻常。
小说歌颂了老渔夫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我们也就应像他那样,不能满足于现状,就应用心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决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和胜利。
瓦尔登湖第二章阅读笔记篇2
一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小姑娘——多萝茜,与叔叔、婶婶住在一起。他们的生活平淡,虽然有些贫困,但一家人也算幸福。
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打破了多萝茜原本幸福而宁静的生活,将她刮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为了寻找回家的路,在小狗托托、想得到智慧的稻草人、渴望得到一颗心的铁皮人和一只胆小而又想要得到勇气的狮子的帮助下,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我和妈妈读着相同的故事,却被不同的部分吸引。我感叹的是多萝茜在异国旅程中神奇而独特的历险经历,而妈妈却感慨于人生的无常。但我们也有共识的部分,比如对梦想的追寻,对友情的重视。多萝茜与稻草人、铁皮人和狮子,从互不相识到最后成为朋友,他们一同度过难关,互相帮助,最终实现了他们的梦想。我们与周边人其实也一样,无论是亲人、朋友,都只是在追寻梦想旅途中的同行者,一路与他们相伴,前行的路上有快乐不孤独。父母和儿女之间也是如此。所以珍惜眼前人,感恩有他们的陪伴,活在当下,善待前行路上的同行者,有了他们,生活才变得更加美好。妈妈曾说过:一个人可以走的更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我们人类就是一种奇怪的生命,我们需要爱,需要情感的陪伴。
关于亲情、友情的滋养,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以身作则,教会我如何去爱,如何心存感恩,如何以诚相待,学会付出,不求回报地付出,这样才能收获友情。我的同桌动作有点慢,我就提醒他快点、快点、再快点。一开始他不以为然,我毫不气馁,坚持鼓励。渐渐地,他开始和我一起学习、一起游戏。默默的陪伴、鼓励的眼神温暖了彼此,他收获了进步,我收获了友谊。
那天,我和妈妈去爬山。我才爬到半山腰,就精疲力尽,迈不开腿,爬不动了,瘫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喝了半瓶水,额头沁出一层又细又密的汗珠。妈妈望着我欲言又止,但她的眼神里似乎在给我传递力量,我突然起身,鼓起劲,朝着山顶走去,妈妈静静地紧跟在我后面。她沉思片刻后给我讲起了一个故事:三个人去登山,一个人爬了一截,觉得难以成功,安慰自我此乃知难而退;第二位登山人刚登到半山腰时,就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他望着上面险峻的山势,也退了下来,说是适可而止;第三位登山人知难而进,勇往直前,跌倒也挡不住他前进的目标,最后,他爬上了山。
瓦尔登湖第二章阅读笔记篇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陆游的诗句。的确,无论是在战乱时期还是在和平的年代里,家书都是无比珍贵的。在那薄薄的的信封里,装着的不仅仅是那一行行用亲情凝成的字,更是难以丈量的,比天还高比地更厚的爱。
当你在一万尺的高空中时,爱的力量能够感受到你的微笑;当你在一百尺的深海时,爱的力量能够感受到你的心每一次有规律的跳动。父母不仅仅是父母,他们还是我们的老师,医生,厨师,工人,顾问……在摔倒时,我们有父母;在肚子饿时,我们有父母;在数学题不会做时,我们有父母;在青春期时,我们有父母……父母的高尚无私,领着我们上前;父母的教导鼓励,给予我们动力。他们是动力的源泉,惟有这种动力,才给予我们多姿多彩的人生。
每当人感到无奈迷惘的时候,首先想起的当然是最亲,最信任的人。而这,莫过于是父母亲了。在大森林中。迷路了,有北极星的引导,树木的指路,月亮的照明。而父母就是北极星,是树木,是月亮,在你最无助,最无奈,最失落,最寒冷的时候,给你雪中送炭让你发泄,送你安慰。无论你身处异国还是异在他乡,父母的这种安慰,问候都是你心中萌发的种子。平日觉得父母的唠叨是最厌烦的,可你在这时候是最需要他的。它如同音乐,是超越界限,超越国界的,因为这种唠叨是有着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无论是英语,俄语,德语,日语……无论它如何地千变万化,可都不离其中。
就像文中一样,当儿子消沉苦闷时,父亲的劝慰,是一种莫大的帮助,这种劝慰,对于平时的我们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语言教育。可对于一个远在他乡,面对困难而无从入手的人来说,是最珍贵的教导,是最深刻的体悟。这种指导,领导是百听不厌的,因为它充满爱,令你不禁泪流满面;也因为它语句深奥,令你从生活中探索,品味;更因为它是父母的话语,令你燃起心中的火。
春天的万物复苏是因为土壤的呵护,泉水的滋润,薄雾的笼罩以及阳光的爱抚。远在他乡的人们之所以幸福快乐也是因为家里人信中,邮件中,短信中的问候,安慰,帮助,更因为有永远都传递不完,永远都说不尽的爱。
瓦尔登湖第二章阅读笔记篇4
中时第一次读《边城》,急匆匆地,有点心焦,只顾着在书中找寻翠翠的爱情命运,读完之后大发感慨、叹息、伤感。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一开始我对于翠翠在那美丽的黄昏所感觉到的“薄薄的凄凉的味道”很不理解,想了许久,似乎有了点模模糊糊的感受。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一直记得那种感觉。
第二次读《边城》,我已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在文学院接受了点文学熏陶,于是不再急于情节,细细读来。看到的不再仅仅是翠翠、傩送以及天保的爱情故事,而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放在了书中描绘的宁静、美丽的世界里,品味那淳朴、善良、真挚的人性之美。读完之后还阅读了沈从文的传记和一些赏析文章,知道了沈从文对那片土地的特殊感情,知道了他的古朴的写作语言精炼生动而又贴近生活。这以后再回顾《边城》,又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今天三读《边城》,即将大学毕业的我已经积累了许多文学理论知识,但我却只能默默无言。心静如水地读完,依然有一种淡淡的心酸缭绕心间,久久不能释怀。“美丽会让人心变得脆弱”,我忽然想起这么一句话,顿觉深有同感。
沈从文先生在《〈边城〉题记》中写道:“因此这个作品即或与某种文学理论相符合,批评家便加以各种赞美,这种批评其实仍然不免成为作者的侮辱。他们既并不想明白这个民族真正的爱憎与哀乐,便无法说明这个作品的得失——这本书不是为他们而写的。……我将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作朴素的叙述。”我这才明白对于我来说,默默无言是对的。“这个民族真正的爱憎与哀乐”又岂是我所能把握。对于《边城》,我没有妄加评论的权利。虽有溢美之词藏于心里,欲开口言说,才发觉根本找不到合适的言辞来表达。用沈老先生的话来说,这种赞美“不免成为作者的侮辱”,我想受侮辱的不仅是作者,还有《边城》。或许《边城》本身就是《边城》的最好诠释和概括,除此之外,任何的对《边城》的评论都是拙劣的。在《边城》这样的作品面前,只要安静地欣赏,细细品读就好。
去年电视剧《血色湘西》热播,我也曾痴痴守候观看。电视画面唯美,情节跌宕起伏,爱恨情仇,生生死死,可谓精彩动人。当时一直觉得《血色湘西》是根据《边城》改编的,二者很有相似之处。今三读《边城》,不以为然。
我想《边城》不仅是沈从文的故乡,而且是你的、我的、所有人的故乡。
推荐访问:第二章 笔记 阅读 瓦尔登湖第四章读书笔记 瓦尔登湖阅读篇解析 瓦尔登湖节选阅读答案 瓦尔登湖阅读理解 瓦尔登湖每一章简介 瓦尔登湖第二章主要内容 瓦尔登湖第一章讲的是什么 瓦尔登湖读书分享ppt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瓦尔登湖每章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