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畅运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事迹材料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眼高手低型(全文)

时间:2022-07-08 08:4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眼高手低型(全文),供大家参考。

眼高手低型(全文)

 

 黄渝民 摘要:

 学生的“眼高手低”是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本文从教师、 学生两方面入手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

 “眼高手低; 成因; 对策

  作者简介:

 黄渝民, 任教于广西北海市第九中学。

 一、 从教的方面来分析成因

  学生“眼高手低”的原因主要反应在教师的备、 教、 辅、 改几个环节。

 一是讲课方式、教学方法。

 教师讲课时采取“灌”的方式, 往往是教师主动地讲, 学生被动地听, 教师把所有的步骤、 思路都讲出来了, 其实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想、 为什么会想到这方面去,学生所谓的“听懂”只是教师具体的解法, 而不是抽象的解法, 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当然谈不上运用知识解题了。

 二是教师的素质、 教学水平、 责任心。

 教师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甚至偏爱部分学生。

 三是教师没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具体来说:

 1 .备课不备学生, 对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估计过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眼高手低”的原因, 首先是在教师的备课上。

 调查显示, 有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仔细思考和认真研究分析, 没有联系学生实际, 只是凭空想象, 按照自己的思路、 想法备课, 忽略了备学生。

 也有的教师常常埋怨学生:

 “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

 殊不知, 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 就学生而言, 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 绝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 况且, 有时教师对教材的难点不清楚, 习题讲得不透彻, 也会导致简单问题变为学生的难点。

 2.教师在讲课分析和解题的指导上不得法, 不能因材施教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是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途径。

 讲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 而听, 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

 教师清晰透沏且带有启发性的讲解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先决条件, 然而, 教师讲得清, 学生却未必听得懂, 往往教师讲得头头是道, 学生却如坠云雾。

 如果教师讲课只顾自己津津有味, 不顾来自于学生一方的反馈信息,教师与学生的思维不能同步,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 这样不是听不懂便是囫囵吞枣. 一旦自己动手就不知从何处着手。

 3.忽视教学中的陷阱, 造就学生“眼高手低”

  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回答问题或板演, 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 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 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 但课后解题特别是遇到新题型便无所适从. 这说明学生听懂是一回事,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切实掌握是另一回事。

 波里亚说得好:

 “教师在课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而学生想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 思想应该在学生脑海中产生出来, 而教师仅仅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

 ”仅就习题教学而言, 如果不能很好地发挥例题的榜样及培养功能, 教师只注意娴熟地解题, 不重视充分暴露教者的思维过程, 学生悟不出解题思路及技巧, 产生不出求解欲望, 掌握所学知识就是一句空话。

  二、 从学的方面进行分析

  1 .学生自身原因造就“眼高手低”, 主要体现在:

 (1 )学习动机不足。

 如今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求知欲不足、 思想浮躁、 思维怠惰、 吃苦精神不够、 意志力薄弱等毛病, 表现在学习中往往有“浅尝辄止”“注意力不集中”“粗枝大叶”“大而化之”等缺陷。

 (2)学习习惯不良。

 就学习的几个关键环节“预习——学习——复习”来看均存在一

 些问题。

 如很多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 即使预习了也可能是有“眼”无“心”、 不着实质; 许多学生听课三心二意、 心猿意马, 往往遗漏重要信息, 抓不住知识的关键; 许多学生课下对于技能的复习宁可用眼睛单纯地“看”, 也不愿意动手一步步地做和练, 因而不能在做和练的实践中深入思考, 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真正形成能力。

 2.学生的学不得法导致“眼高手低”, 体现在学生陷入以下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

 懂=会。

 从知识上看, 有的学生觉得懂了, 可是一做题就发现, 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

 误区二:

 会=对。

 从能力上看, 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有个独立思考的过程。

 问题能否解决,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能力的高低, 有的学生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做题易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而使解题陷入困境。

 误区三:

 对≠全。

 从意志上看, 做题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常会遇到困难, 能否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 这关系到做题的成败, 而“成功的希望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综上所述, “学”的方面, 知识、 能力、 意志是学生不会做题的三个重要因素。

 知识理解不深、 思维能力不高、 克服困难的意志不强是造成学生不会做题的内因。

 从课堂“教”方面的欠缺, “学”方面的三个不足, 造成了学生做题难, 找到了原因,便可以采取对策, 使问题逐步解决。

 三、 克服“眼高手低”的应对策略

  教师应努力挖掘课堂教学的潜能, 精心安排教学结构, 全面展示知识的发生、 发展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 使其在躬行的探索中理解知识、 掌握方法、 感悟数学思想。

 具体如何来实施呢?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 .优化学习心理, 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中, 个别学生由于虚荣心太强, 因而难免有些弄虚作假的表现, 不懂装懂,独立作业时一些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在数学知识及思想方法的应用上发生障碍, 心理上萌生畏惧情绪, 于是作业的抄袭现象便产生了。

 面对这种情形, 传统的做法是采用消极地“堵”,我们的观点是采用积极地“导”, 即当学生作业实在有困难时, 允许同学之间相互讨论, 再独立完成, 但必须在题后作回顾反思, 找出思路受阻的原因, 这样既保护了学习的积极性, 又提高了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还有的学生自我意识过强, 过高地估计自己, 无论什么时候都认为自己“行”!

 当然作为一种自信, 也无大错, 可惜他们把这种“行”的“度”没有把握好, 反映在学习上, 眼高手低, 大而化之, 考试失误也不认真规划解题过程, 烦于计算, 致使屡考屡败, 但非但不吸取教训, 反而不以为然地解释“某某题我会做, 只是时间不够了。

 ”千方百计地为自己解脱找台阶。

 针对学生此种心理现象, 教师要做扎实细致的思想开导工作, 教育他们必须明白, 成功者的共性:

 眼前的事先做好。

 数学是一门科学, 学好它来不得半点虚假, 务必踏踏实实。

 要正确估计自己, 在前进的道路上要冷静思考, 又要信心十足。

 2.更新观念, 改变教师教学行为,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更新观念以改变教师教学行为, 就要正确认识数学教学。

 弗赖登塔尔说:

 “学什么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

 ”每个教师应该认识到:

 “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 千万不能包办代替, 要把探索知识的权利留给学生, 要把发明、 创造的机会留给学生, 因此, 教师课堂上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传递的仅仅是知识信息而不是知识本身, 知识要靠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获得, 教师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去做, 在做中学, 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碰到新的问题时做到分析、 解释当前的问题, 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判断, 从而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

 从学生方面来说, 心理学把学习能力划分为“显能”与“潜能”, 显能测试时, 题目的

 设问和答案的要求等, 一般都比较确定, 即以知识为立意; 而潜能测试时, 题目都采用开放性, 学生自己构思答案的做法, 即以能力为立意。

 所以, 从智能水平上讲, 上课听懂是一个层面, 而独立作业是一个更高的层面。

 因此, 数学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应让学生多参与思考练习, 以养成全面细致考虑问题的习惯(思维的广阔性); 应让学生多参与探索交流, 以养成从本质上去考虑问题的勇气(思维的深刻性); 应让学生多参与质疑反思, 以养成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品质(思维的灵活性)。

 3.课堂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变通能力

  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很大, 但通过教师创设情境, 各种知识有序展开, 并逐步构建起各个知识点之间的“信息链”, 便于理解和运用。

 而在学生独立作业时, 这一信息链需要学生得以再现, 并通过分检提取相关信息, 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加上有时作业中一些信息采用了变通的方式表达, 这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一般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此, 教学中应加强变换问题情境, 适时让学生对知识体系及数学思想方法加以归纳总结, 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从而在独立作业时能较自如地接收、 储存并提取有效信息, 以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4.提高思维开放

  课堂教学中, 得出的往往是现成的结论, 学生常被知识限制在狭窄的思维空间里。因此, 课后适量补充些难度适当的情景题、 应用题、 开放题等, 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能力的空间, 从而以学生自己擅长的方式构思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独特解法,提出各式各样创新问题, 并加强讨论交流, 以充分发掘隐藏在学生身上的创造性。

 在一次研究性作业中, 笔者布置了这样一道探索性开放题:

 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定值 L, (1 )求其面积的最大值; (2)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 为什么? (3)你能以上述探索为出发点提出一些变式或拓展性问题吗?

 学生的探究出乎笔者的预料。

 对于前两问有的用几何画板做实验, 有的从特殊图形做猜测, 再用均值不等式、 三角函数性质等知识作证明, 后面还提出了 以下问题:

 (1 )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定值 S, 其周长的最值情况如何? (2)若有内角为(确定)

 的三角形的周长为定值 L, 其面积的最大值为多少? (3)若任意三角形的周长为定值 L, 其面积的最大值为多少? 四边形呢? 边形呢? (4)若任意一条封闭曲线的周长为定值 L, 其面积是否有最值? 若有应为多少? 提出的最后一问无法作答, 但有学生用有限的观点猜测出以圆的面积最大, 于是就以该学生的姓名命名为他的猜想, 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可见, 上课听懂只是学生认知的初级阶段, 要使学生从学习的或然阶段走向必然王国, 又从必然王国走向更为自由的天地,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教促学,以教导学, 让学生既学会, 又会学, 使他们在稳扎稳打、 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形成过硬的能力,真正做到“眼高手更高”。

推荐访问:眼高手低型 眼高手低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