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畅运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事迹材料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正文

幼儿园教育教育论文必备17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7-28 08:35:02 来源:网友投稿

幼儿园教育教育论文第1篇保育质量是衡量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标准之一。身为后勤管理工作者,当发现保育员在工作上出现问题,与教师配合度不高时,该如何加强管理?如何才能提高保育员专业水平,增强其责任意识,进而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育教育论文必备17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教育教育论文必备17篇

幼儿园教育教育论文 第1篇

保育质量是衡量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标准之一。身为后勤管理工作者,当发现保育员在工作上出现问题,与教师配合度不高时,该如何加强管理?如何才能提高保育员专业水平,增强其责任意识,进而全面提升幼儿园的保育质量呢?

北京芭学园教育集团创办者李跃儿说过:“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对于管理者而言,员工是脚,管理是鞋,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管理合不合适,员工的感觉最重要。作为一所乡镇中心园,我园的后勤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对幼儿教育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充分。部分后勤人员有自卑心理,觉得带班老师才是幼儿园的主力军,作为后勤人员,在很多事情上做不了主,因此,工作态度不积极。针对以上现象,后勤部门应不断确立新目标,不断学习与研讨,提高与带班老师在工作上的配合度,进而提高保育质量。

一、合理定位,明确保育工作内容

在各年级组开展晨间区域化户外活动的过程中,保育阿姨遵循老师的要求,前往体育室拿运动器械,但到了体育室她才反应过来:“我不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呀!”保育阿姨手足无措,体育室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于是,后勤部门马上对全体保育员进行了相应的培训。一方面,我们召集全体保育员对体育室器材进行了整理,并在器材上贴上相应的标签,让他们在整理的过程中熟悉器材名称和用途。另一方面,我们组织开展“晨间活动前,我们可以和老师一起做什么”“活动中我们需要关注什么”“活动后我们需要配合老师做什么”的"话题大讨论,在讨论中让保育员们了解自身工作的性质,包括应该怎样与老师默契配合等。就这样,通过集中培训,每天户外活动前,保育员都能按时、按点、按要求准备好活动器械并摆放好,为幼儿准时参与活动创造了条件。

穿什么样的鞋,取决于去什么样的地方,做什么样的事情,这是合理定位。作为后勤工作人员,要配合好其他部门的工作,要明确幼儿园的发展方向,懂得如何配合以及需要配合到什么程度,等等。

二、时时打磨,做好每一个细节

保育工作的重复性很强,我们不仅要让保育人员知道“要这样做”,还要让他们有“我会这样做”以及“天天坚持这样做”的意识。记得在刚开始实施“六无现象”制度的过程中,很多保育员感到紧张,担心自己做不好。制度实施后,我们坚持每周做专项检查,一个月后,保育员们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即每天临近幼儿离园前都会再次检查孩子有无散头发、露肚脐、反穿衣服或鞋子等现象。我们坚信: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
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为了提高保教质量,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时刻关注,时时打磨,在工作上精益求精。

三、节约成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即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下,经久耐穿仍旧是一双鞋质量好坏的衡量标准,幼儿园管理工作同样如此。

随着教育局对层级经费使用管理作出越来越严格的规范,作为基层单位,我们必须和上级要求保持一致。在目前的管理现状下,我们所拥有的鞋的数量有限,而要想鞋子穿得长久,就要思考如何适当地去使用。

在实施固定资产审核制度的过程中,我发现教职工保管物品的责任感越来越强了。以往老师发现班级内幼儿拖鞋、垫背小毛巾、皮球网袋、插座等物品不翼而飞,询问保育员遗失的原因时,得到的回答通常是“不知道”“我们接班时就没看见”等。去年开始,我们加强了班级固定资产的审核力度,开学初要求原班主任与新班主任交接班级物品,双方确认无误后在固定资产审核表上签字;
学期中新增的物品,由保管员及时加入班级固定资产明细表内;
期末由民主管理小组和后勤部门保管室对固定资产再次进行审核。经过一年的尝试,教职工们对班级物品的保管意识明显增强了,从他律走向了自律。

四、贴心服务,提升家长满意度

一双鞋是否合脚,要看穿上后是否感到舒服和温暖。后勤是学校的服务部门,如果服务能令受益者感到舒服、贴心和称心,那我们的工作才是做到位了。

就拿保育工作中的一个小细节来说,孩子尿裤子或在裤子里大便是在所难免的事,我们一般会马上打电话给孩子的家长,让家长来幼儿园接孩子回家清洗。但如果家长很忙,一时脱不开身,或赶过来需要很长时间,那么,我们会要求保育员阿姨马上用热水帮孩子清洗并换上干净的裤子,然后在园内清洗脏衣服。我们的举手之劳让家长感激万分,对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也越来越放心了。可见,保育工作要赢在细节上。

五、专业培训,提高幼儿园保育质量

一双好的鞋子,不仅面子要漂亮,还需要有牢固的鞋底,耐磨的鞋帮。后勤人员是保育工作的主体,其保育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幼儿园的整体保育质量。所以,后勤人员整体素养的提升,是提高幼儿园保育工作质量的关键。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光凭热情是难以做好保育工作的,也根本不可能协助好教师做好工作,全面推动幼儿发展。

在学习中转变观念 一方面,我们对后勤人员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学习。比如,组织后勤人员集中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意外事故的预防预处理》等,每月制订学习任务并按计划进行理论学习,拓宽保育范围,树立全面保育的新观念。另一方面,让后勤人员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后勤工作无小事,这里面的每一道程序、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科学保育的含义。为此,我们组织后勤人员学习《我们的约定》,不断提高后勤人员的道德修养。

在培训中强化技能 为了把保育工作渗透到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提高保育工作人员的专业服务水平,我们从学习与培训着手,通过业务练兵“擦桌子”“消毒”等,规范操作流程,督促后勤人员掌握科学操作的方法。

在研究中促进发展 本学期,我们针对后勤人员年纪偏大的现状,采用了微格研讨法,通过观看保育员工作的录像来发现问题,提出修改意见。这种形象的研讨方式深受后勤人员的青睐。“业务练兵”活动是我园后勤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本学期,我们定期组织保育员开展了“擦桌子”、食堂人员“切工”的练兵活动,各类工作人员积极准备,为大家呈现了精细化的现场操作过程。

常言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幼儿园保育工作不容易做,后勤管理工作也不容易,但无论身处哪一个岗位,经验积累都非常关键。为脚找一双合适的鞋,这是我们的美好愿景,但理想和现实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相信,只要我们心怀目标,脚踏实地地行走在路上,就会离梦想的家园越来越近。

幼儿园教育教育论文 第2篇

一、要高度重视对幼儿的评价,要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对待幼儿教师是幼儿心目中的重要人物

我们的一些积极或消极的评价对幼儿的志向、情感行为会起持久铭刻的作用,也许就是你无意中说出的一句话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我们要经常用积极的评价方式恰如其分地表扬幼儿的行为。特别是自信心较弱的孩子,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爱和更多的表扬,对他们要少批评,尤其不能斥责、挖苦。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教师要善于抓住他们的优点,及时地给予表扬,使这些幼儿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体验到快乐和满足,从而激起他们继续上进的愿望,增强其自信心。另外,幼儿由于能力所限,在一些事情上往往更容易面临失败和挫折,这时更需要老师给幼儿更多的鼓励,老师要赏识幼儿的努力,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到自己通过努力是能够成功的,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二、要注意锻炼、培养幼儿的能力幼儿时期正是各种能力初步发展的时期,自信与成功相伴,自卑与失败相依。

因此,教师应充分注意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耐心细致地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技能技巧,如系鞋带、穿衣服、剪纸、画画等等。对于幼儿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充分肯定,让幼儿经常体验到成功的愉快,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同时也要放手让幼儿独立地去完成简单的委托任务,并给予幼儿一定范围内自我决策和选择的权力,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信任他们实行自己决定的能力。这种实践活动能促进幼儿的自主、自立精神,锻炼幼儿的体力、智力和社会应变能力。这样孩子能经常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就能够相信自己的力量,自我评价就高,自信心就强。

三、以平等的态度、公正的评价赏识孩子。

现代化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即要求教师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评价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孩子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赞赏,教师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春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教师的这些不经意的行为举止,在潜移默化中都在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发展。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个别几个孩子的身上,那么,作为“陪衬品”的其她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受到重创,对老师感情也会随之淡化,产生误解和隔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公正的评价对待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孩子以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四、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欣赏。

欣赏自己是自信的基础,要让孩子从小就感觉到自己是最好的、最棒的,自己有很多优点。教师要善于给孩子创造欣赏自己的氛围和机会。我们曾经开展过“画日记”的活动,引导幼儿回忆今天自己有哪些好行为,好表现,然后把它画出来,带回去给家长欣赏。孩子们把自己做早操的漂亮动作,把自己帮助小伙伴的情景都画了出来,非常有助于孩子发现及欣赏自己的好行为、好品质,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还可以通过让孩子参加小手工制作、画展、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等,让孩子在展示自己的才艺中认识自己,欣赏自己。

总之,欣赏孩子就要尊重孩子,注意时时给孩子以鼓励,多夸奖孩子,多说赞美的话,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与积极的肯定,做孩子的朋友。这样,可以让孩子多一点勇敢和自信,孩子也会变得更加聪明。

幼儿园教育教育论文 第3篇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新价值

对幼儿开展数学教育有两方面的价值:一是思维训练的价值,由于数学是抽象的过程,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学习思维,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的方法;
另一方面,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关键在于让幼儿亲历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真实地与物体打交道,获得真实的认识和体验;
“解决问题不再是解答简单的应用题。数学正在成为孩子自我锻炼成长的工具,因为他需要这些工具。它们的意义直接来自于应用中的经验。”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活动目标单一。《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关于数学教育,明确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然而,我们接触到的一些教学活动计划,只提出有关学习数学知识单方面的目标。

(二)忽视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然而有的教师不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地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其教学效果当然是不会理想的。

(三)数学概念模糊

数学教学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属性,并能用幼儿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这对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概念表述不清和理解错误的情况。例如在教中班幼儿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时,先按一个特征分一次,再按另一个特征分一次,活动就结束了。其实,这一活动还应该有一次对同一批物体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

(四)教师的语言不严谨

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正确、明白、易懂,直接影响着向幼儿传授知识的效果,影响到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幼儿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及有关知识是相当重要的。然而,有的教师对数学语言的规范性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语话不作推敲、颠三倒四、前后矛盾等缺乏逻辑性、表达不明确的现象随处可见。

(五)忽视评价的教育作用

我们这里所说的评价,是指以幼儿为对象,对幼儿活动、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受益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作出价值判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是能激发幼儿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促进幼儿发展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没有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承认和赞许等实际情况,而往往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三、引起幼儿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

(一)适合幼儿水平的学习内容。

(二)能引起幼儿积极思维活动的活动形式和方法。

(三)多种多样的直观材料、玩具和教学形式的新颖性。

四、常用的幼儿数学教学方法

(一)操作法

操作法是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如运用各种材料(纽扣、信核)进行计数:有各种几何形状的塑片(或硬纸片)、积木等比较核认识几何形体,进行形体的拆拼、分合;
亲手拨动玩具钟盘上的长、短针,以获得关于正点、半点的概念等等。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基本方法。幼儿期各年龄班儿童的数学教学都应充分地运用这一方法。

操作法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儿童在头脑中构建初步数学概念的起步,是儿童获得抽象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它没有固定的形式和类别。运用操作法应强调几点:1.明确操作目的。2为幼儿操作活动创设必要的物质条件。3.给予儿童充分的操作时间。4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应向幼儿说明操作的目的、要求和具体的操作方法。4.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要观察儿童的操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和探索。5.讨论操作的结果。6.操作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不同年龄的儿童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游戏法

1.情节性的数学教学游戏。通过游戏的主题和情节,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操作性的数学教学游戏。幼儿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并按照游戏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

3.运用各种感观的数学教学游戏。通过不同的感官进行数学学习,发展幼儿对数、形的感知能力。

4.口头数学教学游戏。对发展幼儿数的抽象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的作用较为突出。

5.竞赛性数学教学游戏。

6.数学智力游戏。以发展智力为主要任务的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的游戏。

(三)比较法

比较是思维的一个过程、是对物体之间的某些属性上建立关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的思维进行着较复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因而,比较又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在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是,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首先要组织幼儿进行观察,使幼儿细致地观察到物体的数量或形状特征,在充分观察基础上,再进行数或形方面的比较。

2.尽量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比较。

3.在比较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幼儿进行比较、引导幼儿积极地思考。

4.在运用重叠、并放、连续等比较形式时应有意识地指导儿童理解对应(配对)的含义并掌握正确进行对应的技能。

5.比较形式的选择应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年龄班儿童的具体水平来确定。

(四)启发探索法

主要通过教师的具有启发性的提问进行,通过提问来引起幼儿思维的积极探索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儿童通过积极的思维,独立地去探索并获取新地知识。

(五)讲解演示法

这是一种讲解与演示相结合地方法,就是边讲解边演示。

应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必须突出重点。

2.讲解时语言要简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和准确。

3.演示直观教具要真实、美观、整洁并为幼儿所熟悉的物体,以免用新奇的教具分散幼儿的注意。

(六)归纳法和演绎法

幼儿数学教学的归纳法是指在幼儿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一些简单的本质特征或规律,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这是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在幼儿中、后期的数学教学中引导幼儿运用归纳和演绎法进行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两种促进幼儿初步推理能力的方法。

幼儿园教育教育论文 第4篇

在字典里赏识指的是通过给人表扬和赞美来调动人的积极性。赏识能够使人在生理、心理上产生双重的愉悦感,这样做事也就能够更加快速高效,达到事半功倍。在人性的深处最期望获得的就是他人的赏识,所以在教学中老师更应该在注重对孩子的赏识教育,让孩子在赏识中激发出学习的欲望,从而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幼儿园赏识教育就是要对幼儿能够赏识和善待,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赏识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承认孩子的差异,并且尊重这种差异。在孩子们每天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老师要能够做到欣赏中有认识,认识中有欣赏,将欣赏和认识融合成真正的赏识。

一、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开展赏识教育。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即便是双胞胎,外貌一样,性格、爱好、习惯等也会有所差异。所以,老师在带班的时候一定要先对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状况做出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再针对具体的情况对孩子们进行赏识教育。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秀,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多鼓励、表扬这些优秀的孩子,这样孩子们在得到老师的赞赏之后也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起到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

二、以赏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自信。

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在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一步步成长所需要的自信心需要在幼儿时期就逐渐树立,自信心是学习的动力。所以,在日常的幼儿园教学中应该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方法,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可以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不足,让学生在每一次的辩证认识中,不断超越自我,从而不断地增强自信,逐步迈向成功的.道路。

三、找出孩子犯错中的闪光点,并予以赏识。

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人都会因为想要受到他人赏识而会犯一些错误,有的错误甚至是一些低级错误,成人都这样了,更何况是幼儿园的孩子。当孩子在发生错误时一定要先让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要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客观的分析,如果他是为了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表扬而犯下的错误,那就需要想想孩子这其中令人欣慰的地方,知道孩子还是想要上进的。

四、家园共建赏识教育。

对于孩子的赏识教育,不能单独依靠学校的力量,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将家庭和学校的力量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使幼儿园的赏识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常常聚在一起讨论的话题就是孩子,经常会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若是在比较的过程中,自己的孩子有些方面不如别人的孩子,家长就会产生不会教孩子的这种愧疚,再回到家后就会对孩子施加压力,孩子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就更不会对学习有热情,所以家长一定要与学校一样,对孩子开展赏识教育,让孩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能够受到赞赏,从而激发自信心,逐步走向成功。

没有赏识的教学不能被称之为教育,人心深处最渴望的就是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赞美,无论是好孩子还是稍有欠缺的孩子都需要被欣赏,欣赏会让他们有动力,好的会变得越来越好。赏识能够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价值,知道自己也是一块会闪光的金子,从而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赏识而发愤图强。赏识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高效的手段,所以,作为幼儿教师一定不能吝啬自己的赞美,要让更多的孩子在赞美声中对学习充满激情。

幼儿园教育教育论文 第5篇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新价值

对幼儿开展数学教育有两方面的价值:一是思维训练的价值,由于数学是抽象的过程,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学习思维,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的方法;
另一方面,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关键在于让幼儿亲历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真实地与物体打交道,获得真实的认识和体验;
“解决问题不再是解答简单的应用题。数学正在成为孩子自我锻炼成长的工具,因为他需要这些工具。它们的意义直接来自于应用中的经验。”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活动目标单一。《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关于数学教育,明确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然而,我们接触到的一些教学活动计划,只提出有关学习数学知识单方面的目标。

(二)忽视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然而有的教师不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地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其教学效果当然是不会理想的。

(三)数学概念模糊

数学教学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属性,并能用幼儿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这对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概念表述不清和理解错误的情况。例如在教中班幼儿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时,先按一个特征分一次,再按另一个特征分一次,活动就结束了。其实,这一活动还应该有一次对同一批物体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

(四)教师的语言不严谨

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正确、明白、易懂,直接影响着向幼儿传授知识的效果,影响到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幼儿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及有关知识是相当重要的。然而,有的教师对数学语言的规范性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语话不作推敲、颠三倒四、前后矛盾等缺乏逻辑性、表达不明确的现象随处可见。

(五)忽视评价的教育作用

我们这里所说的评价,是指以幼儿为对象,对幼儿活动、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受益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作出价值判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是能激发幼儿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促进幼儿发展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没有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承认和赞许等实际情况,而往往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三、引起幼儿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

(一)适合幼儿水平的学习内容。

(二)能引起幼儿积极思维活动的活动形式和方法。

(三)多种多样的直观材料、玩具和教学形式的新颖性。

四、常用的幼儿数学教学方法

(一)操作法

操作法是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如运用各种材料(纽扣、信核)进行计数:有各种几何形状的塑片(或硬纸片)、积木等比较核认识几何形体,进行形体的拆拼、分合;
亲手拨动玩具钟盘上的长、短针,以获得关于正点、半点的概念等等。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基本方法。幼儿期各年龄班儿童的数学教学都应充分地运用这一方法。

操作法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儿童在头脑中构建初步数学概念的起步,是儿童获得抽象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它没有固定的形式和类别。运用操作法应强调几点:

1.明确操作目的。

2.为幼儿操作活动创设必要的物质条件。

3.给予儿童充分的操作时间。4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应向幼儿说明操作的目的、要求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4.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要观察儿童的操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和探索。

5.讨论操作的结果。

6.操作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不同年龄的儿童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游戏法

1.情节性的数学教学游戏。通过游戏的主题和情节,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操作性的数学教学游戏。幼儿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并按照游戏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

3.运用各种感观的数学教学游戏。通过不同的感官进行数学学习,发展幼儿对数、形的感知能力。

4.口头数学教学游戏。对发展幼儿数的`抽象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的作用较为突出。

5.竞赛性数学教学游戏。

6.数学智力游戏。以发展智力为主要任务的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的游戏。

(三)比较法

比较是思维的一个过程、是对物体之间的某些属性上建立关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的思维进行着较复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因而,比较又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在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是,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首先要组织幼儿进行观察,使幼儿细致地观察到物体的数量或形状特征,在充分观察基础上,再进行数或形方面的比较。

2.尽量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比较。

3.在比较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幼儿进行比较、引导幼儿积极地思考。

4.在运用重叠、并放、连续等比较形式时应有意识地指导儿童理解对应(配对)的含义并掌握正确进行对应的技能。

5.比较形式的选择应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年龄班儿童的具体水平来确定。

(四)启发探索法

主要通过教师的具有启发性的提问进行,通过提问来引起幼儿思维的积极探索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儿童通过积极的思维,独立地去探索并获取新地知识。

(五)讲解演示法

这是一种讲解与演示相结合地方法,就是边讲解边演示。

应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必须突出重点。

2.讲解时语言要简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和准确。

3.演示直观教具要真实、美观、整洁并为幼儿所熟悉的物体,以免用新奇的教具分散幼儿的注意。

(六)归纳法和演绎法

幼儿数学教学的归纳法是指在幼儿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一些简单的本质特征或规律,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这是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在幼儿中、后期的数学教学中引导幼儿运用归纳和演绎法进行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两种促进幼儿初步推理能力的方法。

幼儿园教育教育论文 第6篇

摘要:幼儿学前教育是教育最基础的阶段,随着幼儿入学率的上升,学前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幼儿园数学教学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学科,是基础性的学科之一,是幼儿园教学的重点。本文将就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进行相关的介绍,对当前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数学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提出几点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
数学教学;
问题;
对策

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这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应当生活化。只有生活化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才能使幼儿真正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能初步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生活,从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数学教育改革过程中都十分重视数学教育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将数学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学生生活的全部时空,希望通过实践来教育学生,从而使学生学会生活。

一、幼儿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幼师对《纲要》理解的偏差

首先,《纲要》将数学归入了科学领域,数学成为科学中的一部分。幼儿教师在教育目标的认识、内容的选取、方法的确定等方面,觉得数学应该与自然科学常识有共同之处。而在自然科学常识课程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不需要考虑知识系统性的,因而数学教育内容也不一定要注意系统性。其次,《纲要》特别提出,在整个幼儿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幼儿素质的培养,重视诸如兴趣、倾向、态度、情感、体验、习惯、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养成。幼儿教师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到了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中,关注其中的素质培养因素,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忽视了教学内容与素质培养的关系研究。第三,通过《纲要》的学习,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知识的传递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养成素质,培养对幼儿终身发展有用的素质。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极其有限,接受系统的数学知识比接受零散的知识更加困难,所以,幼儿教师只传递给幼儿一些零散的数学知识,让他们从中得到一定的认识便可以了。

2.幼儿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

由于幼儿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等原因,她们对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的掌握不够,在提炼、总结数学的系统性上比较吃力。可见,幼儿数学教育中不重视传递给幼儿系统的数学知识,既与幼儿教师对《纲要》精神的领会不深入有关,也与幼儿教师对数学系统知识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认识不足有关,还与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关。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1.改革教学内容

在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的进程中,首先要依据幼儿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实际特点来对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适当增加数学教学的内容以及难度。例如,当前《大纲》中要求幼儿园阶段学习10以内的数字的认读、书写和计数等,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改革,扩展思路,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对10以内的数字的进行重新导入与设计,进而进一步增加数学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幼儿园数学教学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2.丰富教学目标

在进行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数学教学的目标进一步加大认识。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将数学知识的传授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应该在幼儿学到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初步对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而将单一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多元化。

3.增加教学道具

数学道具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多样的数学学习道具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幼儿学习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数学教学道具,如珠算器、多功能插板、游戏卡、沙盘教具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道具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进而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数学教学工作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进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目标,增加教学道具,创新教学方法,进而建立起完善的数学教学体系,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幼儿园教育教育论文 第7篇

摘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课程实施起着促进或限制作用,是课程实现的必要保障之一,也是教师课程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体现和课程创生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专业权利的基本体现。然而,许多幼儿园教师在课程资源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存在诸多实际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强化课程资源意识,使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外,合理建构和优化课程资源结构、提高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性等,以提升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平。

关键词:课程资源;
幼儿园课程;
开发与利用

前言

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创新是幼儿园教师主动根据学前儿童的兴趣、需要和发展实际,结合幼儿园现状,创造性地开发和实施课程,以促进学前儿童多方面经验有效增长和建构,实现其全面、主动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的过程。

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独立、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不仅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而且也是体现教师专业权利的基本体现。能否积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关系到教师专业化,关系到课程与教材建设,也关系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创新的实现需要课程资源提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条件支持和保障,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课程创新实施必然起着促进或限制作用,也是课程创新实现的重要保障。然而,课程改革过程中,笔者发现,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必要探讨相应对策。

一、课程与课程资源的涵义

1.1课程

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简而言之,包含两重意思:一、学习的范围,二、学习的进程。课程用在教育上主要指学校的课程,是学校的学生所应学习的总和及其进程的安排。课程的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指为了实现课程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它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进程、教学活动、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它指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个部经验的总和。而狭义的课程仅仅只学校所开设的,主要体现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的教学科目,是一种静态的、抽象观念的预设课程。就课程所涵盖的范围而言,本文更加赞成广义的课程概念。

1.2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指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运作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而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
同样,课程资源的利用,就是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

二、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新思路

在以前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常常以自己的经验出发选择教育内容,也常常因为幼儿不感兴趣而苦恼。这就要教师要转变新思路,真正从兴趣上入手,实现幼儿园课程开发利用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课程资源开发内容选择上要从以下几点转变思路:

2.1课程资源开发内容的生活性。资源开发的内容非常丰富,但是很多内容超越了幼儿的理解水平。只有来源于幼儿生活的,幼儿本身感兴趣的内容才能激发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如以“家乡的天气”为主题的地方科学活动。

2.2课程资源开发内容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思维发展水平。小班的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中大班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担负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在小班一般安排幼儿观察了解单个物体;
中班幼儿在观察单个物件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不断深入;
大班幼儿初步了解自然和人类的生存关系和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科学事物的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例如:根据气温、季节规律,可分为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活动内容也得随之而变化。

2.3课程资源开发内容的时代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高速发展,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应用于日常生活,教育内容突出时代性有利于幼儿的实际生活,也体现了科学教育的现实意义。如现代养殖、现代加工、现代农具、家用电器等内容,不是单纯以掌握知识为目,而是通过了解和探索获得有关周围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为幼儿溶入社会做准备。

2.4课程资源开发内容的实践性。幼儿认知特点决定了只有通过幼儿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内化成幼儿内在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中尽量采纳适合开展动手操作的活动,例如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饲养、探究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从而发现了小蝌蚪长大后就变成了青蛙,它的一生多样性。当然我们是可以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但在他们自己经历了探索和发现后,不仅让他们对寻求知识有更深的记忆,还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2.5内容的趣味性。由于年龄小,有时对单纯的实践活动不感兴趣,所以在相似的活动中要选择趣味性强的内容。例如在各种树叶的学习中,鼓励幼儿选择不同的树叶来进行创意画制作,当他们自豪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时,我们知道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体验到创作的乐趣。使原本枯燥的认识活动变成生动有趣,在活动中幼儿的探索欲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提高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性

3.1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为了弥补国家课程划一标准、统一要求造成的机械呆板和脱离教师与幼儿生活实际的先天不足,为了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使幼儿最大限度地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既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达成,也要兼顾幼儿特殊需要的满足,增强行动的针对性。教学中要广泛利用一切可用资源,要做到对幼儿园的各种设施、园外活动基地及教育场所、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的充分利用。

3.2增加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的多样化。幼儿园课程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的条件,以及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除了学前课程专家、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外,还必须充分发挥幼儿以及幼儿家长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要鼓励幼儿和幼儿家长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践。作为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角,幼儿教师不仅要学会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利用资源,而且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的价值,引导并帮助幼儿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幼儿不仅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应当学会自觉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促进自身的发展;幼儿家长也应当积极配合,带领孩子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活动。

3.3建立幼儿园课程资源信息管理库,使课程资源实现共享。为发挥课程资源的最大效益,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可将通过调查研究收集的各类有利于幼儿学习的课程资源进行评估,并将评估后的课程资源按其类型、所有者、开发动态和使用事项等进行归类、重组、优化,实现有序排列和管理,这样幼儿教育工作者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清晰地了解有哪些课程资源能够利用,怎样使用,从而实现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并为课程资源优化发展创造条件。

结论

综上所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项复杂工程,它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密切相关。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都具有价值潜在性的特点,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为幼儿园教师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只有真正进入课程创生实践,进入师生活动过程,与幼儿们发生互动,才能最终体现课程资源的价值。

幼儿园教育教育论文 第8篇

水粉画是培养幼儿色彩美感,提高幼儿色彩审美趣味的重要课程。水粉画颜料用水调色,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易学,且表现力强,趣味性高。水粉画明快、洒脱、概括适合幼儿挥洒涂抹抒发情感,深受幼儿的喜爱。

幼儿水粉画虽在画法上比较随意,没有统一的定式,但在具体表现上还是有很多区别的,每种方法相互联系又独立其中,各有所长。为方便教学,我把适合幼儿表现的水粉画方法归纳成幼儿水粉画十法。

一、平涂法

平涂法就是勾线添色,画面是两维空间不具有立体感。具体做法是:先用稍细的油画笔或水粉画笔,用单色画出物体的轮廓线,再把调好的颜色平涂在轮廓线内。画面重视直观感受,不追求物体的光影变化和色彩的真实性。平涂法的特点是:画面干净利落,色彩整体概括,单纯平稳。平涂法简单易懂,易掌握,容易增强幼儿的信心。

二、构成法

不画真实的物体,用随意勾画的交叉线条或几何形的组合形成视觉上的图象。它的特点是:平面性,自由性,趣味性,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画出喜欢的线条,不用考虑物体的造型和画不像的问题。在涂色上也比较自由,适合儿童自由地表现。

三、薄画法

薄画法也叫透明画法,指调色时用色少一些,用水多一些,在画纸上显露出纸的底纹,它的特点是:渗洇的感觉比较好,色彩的自然融合好,有中国画墨色的空气感,也有水彩画的透明、轻快、湿润感,给人以淋漓尽致的感觉和诗意般的情味,特别适合表现雨后或晨夕的景物,游戏玩耍味十足。但由于薄画法需要很好的控制水、色的能力以及画画的经验,画好是不易的。

四、厚涂法

厚涂法与薄画法相比用色较浓重,具有油画般的淳厚,并有较强的覆盖力,能表现出真实物体的丰富色彩效果。且笔触、画痕明显,绘画性特点十分突出,对色彩的表现力也大为增加,适合于个性化表现的儿童。厚涂法与薄画法相比更易于幼儿掌握。

五、点彩法

点彩法的叫法源于十九世纪后印象派画家修拉的分色点彩法。画面用密集的小色点组成物体形象,犹如建筑装饰上的“马赛克”拼贴镶嵌,构成了色彩相混合的特异的色彩情趣,给人一种闪烁、颤荡的色彩感受,增加了色彩画的趣味性和“玩颜色”的意味,很受孩子们的喜爱。

六、明暗法

明暗法是强调明与暗的对比作用增加其艺术效果的,画面强烈、刺激、醒目,画的主题清晰、明了、突出,增加了物体的形象感,容易出现好的视觉效果,易被幼儿接受,适合幼儿学习运用。如主题物是亮色,背景就用暗色或者反之。

七、冷暖法

冷暖法就是利用色彩分冷暖的感觉,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作用,画出自己喜欢的冷暖色调或者符合自己欣赏习惯的色彩画。冷暖法适宜表达作者的感情色彩,主观色比较多,因多用邻近色作画,如暖色调绘画有红、橙、黄及相近的颜色等,色彩单纯简洁,给人以情绪渲染。

八、底色法

底色法就是在有底色的画纸上作画,现成的色纸有印刷纸、卡纸等,也可以自己做底色纸,先调一种自己喜欢的底色均匀的涂在画纸上,待干后就可以在上面作画了。底色法的特点是:画面较完整、和谐、统一,易与其它色相互协调,画面也显得整体。但此画法不适合在自己做的色纸上薄画,底色会在画笔的运动下泛起,在自己做的色纸上画画颜色应调的厚一些。

九、随意法

随意画法有点像西方国家流行的美术流派抽象派画法,抽象艺术丢弃了生活的真实和具体的形象,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感情的切入,在画面作无规则的随意涂洒,主张无理性思考下的无意识涂画,以追求新奇感觉为目的。这种方法很适合幼儿的无理性思考的特点,跟着感觉乱涂一气,享受任意涂抹的快感,深得小朋友喜爱。

十、综合法

综合法就是不作颜色的薄厚、明暗、冷暖的特性界定,而是根据作者的习惯随心而定,用着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把各种方法融在一起,常常给人以新奇的感觉。比如,可以在画好的画上直接印上树叶的叶筋纹理,以增加画面的肌理感,也可把实物直接贴在画纸上再画,增加绘画的表现力。

幼儿园教育教育论文 第9篇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是教师们应该注意和需要帮助其开发和维持的一个重要部分。幼儿美术的教学是实现改教学目标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为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教学中,对于孩子的创造力的培养以及对其思维能力的挖掘和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在实际幼儿园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幼儿的学习天性及其学习的创造能力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扼杀,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和传统的幼儿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习惯相关。

传统的教学思维习惯影响着当下幼儿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影响着他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对具体的教学手段的采用。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尽管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然而,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还存在很多落后的不足之处,现代化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标准以及相关的教学要求,还没有被教师们所完全接受。因此,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严重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其创造能力的培养也产生着消极的影响。针对这一教学现状,教师要想做好幼儿美术课堂教学,更好地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就需要从多角度入手加以改善。具体来讲,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认识。

一、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当遵循的教学原则

首先,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当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这种教学原则是针对以往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以自己为中心”的错误的教学理念而提出的。在以往的幼儿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意识不到尊重幼儿自我观点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幼儿园的孩子们年龄较小,涉世不深,他们对于很多事情缺乏自身的认识和理解,因此也不可能有什么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认识的.引导下,很多教师在幼儿美术的教学中展开了一堂又一堂的以“教——学”模式为主的模仿创作课堂。

比如,教师在教孩子们如何画鸭子的时候,先会在黑板上给孩子们讲解画鸭子的具体步骤,孩子们知道了首先画哪儿,其次画哪儿,然后再画哪儿,这样一个鸭子就出现了。然而,经过教师的教授之后,孩子们采用统一的方式画这幅画,连步骤以及在拐角处的笔法运用都一样,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产生多样化的教学思维,而是将孩子们局限在一种模式之中,不利于幼儿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发展。为此,在幼儿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都应当符合幼儿的接受特点。

其次,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当遵循简单易操作的教学原则。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对很多事物的操作以及认识还不够熟悉,很多事情对他们来讲都是既新鲜而又陌生的存在,而与此同时,他们对于很多学习用具的使用也不够成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应对操作繁琐或者体积过大,或者重量太大的操作工具。为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给孩子们安排学习任务的时候,就要遵循“简单”、“易操作”的学习原则。而在具体的制作材料的使用方面,教师也应当选取那些无污染的对儿童的身体有利的物品,同时对这些被选取的物品还应当遵循一种易获得的教学原则,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才能够有效地开展。

二、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培养幼儿创造能力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第一,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想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可以通过趣味教学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兴趣。在以往的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一般采取简单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对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创造的热情产生不利的影响,很多孩子不自己主动思考,以至于到最后失去了自我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趣味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新的体现和快乐。而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要将自己从课堂中心的位置上转移出来,让孩子们自我想象和发挥,比如教师安排学生画一棵树时,就可以通过“添补”绘画的方式加以进行,学生对一棵树的每一个组成部位的认识和想法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生画出树的叶、树干、树根以及树周围希望有的东西,在很多同学的参与下一棵极具特色的树就出现了。

第二,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想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具体来讲,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主要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要考虑到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接受能力。幼儿阶段的孩子的学习能力还比较弱,对很多事物仍然保留着最初的感受,而这也成为教师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一大优势,也成为教师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一个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考虑到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爱好。幼儿阶段的孩子们大多数喜欢动画,为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以插入一个动画形象,让学生自己去发挥。

第三,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可以通过组织活动的方式来加以实现。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通过展开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通过具体的实践生活的体验来增进孩子们对生活的实际感受,并将孩子们的这种在生活中得到的经验和体验,通过美术绘画的方式加以体现。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春游,但是在春游之前,教师要明确告诉他们春游的目的不仅仅是游玩而已,而是要将自己在春游的过程中所能够看到的或者体会到的,令自己印象最深的东西通过绘画的方式体现出来,并展示给大家。这个东西可以是具体的人物、具体的风景,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想象,在具体的绘画中,学生可以使用简单的线条作画,可以进行彩绘作画,也可以进行泼墨式的绘画,只要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的教学就不仅仅局限在一定的、僵化的教学模式之中,而是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自我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对其学习创造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对幼儿学习创造力的培养,要走的路还很长,教师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够实现幼儿园美术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改善。

幼儿园教育教育论文 第10篇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幼儿园数学活动是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的抽象活动,并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从而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教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幼儿园课程改革虽然轰轰烈烈,但主要是跟风,一会是瑞吉欧,一会是田野课程、蒙台梭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本人认为,目前,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其重要作用的发挥,具体表现在:

(一)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不够

目前幼儿园数学教材琳琅满目,近年来虽然《纲要》已明确指出了教学内容和目标,但不够具体。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基本上还是沿用十年代的全国教学大纲的数学教学内容。其内容浅、容量少,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不能满足今天幼儿智能发展的需要。而且内容重复较多,教师难于把握。由于现代社会数字化和各种信息的增大,幼儿受多种信息的刺激,其智能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如:中班学了10以内数的守恒、比多少、相邻数,到了大班还要学习数的守恒、组成分解和比多少,学前班、一年级也还得学。这种无深度的反复教学,不但激发不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对教师的教学探讨也没有动力,阻碍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二)教学目标单一

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着教师只为传授知识而教学,幼儿只为学知识而学的现象,教学的目标只是数学知识单方面的目标。教师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活动中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而忽视了诸如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他目标。

(三)操作材料单一、乏味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极强,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以兴趣为出发点,十分容易为新的刺激所吸引。这就要求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新颖、鲜艳、丰富多彩,材料的大小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定。然而,由于有的教师对操作材料在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不够,加上怕麻烦等原因,教学中老是几套操作材料反复使用。而且给孩子操作的材料很少。陈旧枯燥的操作材料,极易使幼儿产生厌倦学习的情绪,影响操作活动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和形式简单

有的教师在考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时,习惯于依赖幼儿用书,仅以幼儿用书和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强调数学教育的直观性,片面依靠演示,把答案直接给幼儿。其次忽视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教幼儿“10”的加减法时,教师直接出示分合式,让幼儿看着分合式列出算式,然后逐一指着算式让幼儿创编应用题,大量的时间花在编应用题上。第三,采取“灌输式教学”。即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不管是否能消化,硬往幼儿的脑子里灌死知识,造成幼儿被动接受知识。

二、对今后数学教育的建议

本人根据多年的幼儿数学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一)改革数学教育内容,统一教材

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应由教育部门统一部署,组织专业人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地系统地加深数学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避免重复无效的教育。

1.集合数:除《纲要》中规定的10以内的数字书写、认读、计数与取物外,应延伸到20以内的认读、计数与取物,增加数群与个位的计数、目测数群、数量层次认知等。

2.单、双数:由10以内的单、双数顺数、倒数认知扩大到20以内的顺数、倒数及单双数的认知。

3.组成分解:除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分解组成、创编应用题外,还应注重多项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另外,从时空观念、逻辑观念等方面也应扩大知识面,增加难度,注重幼儿分析、综合推理的技能、数学语言的运用、表达的技能及多项思维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二)转变观念,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和发展需要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

(1)教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

(2)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4)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幼儿教师应转变观念,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和发展需要。

1.创造主题情境,激起学习兴趣

每一个情境的创设,我们都要考虑和体现幼儿学习的“六个性”,即:主动性、自主性、参与性、合作性、独立性、选择性。幼儿喜欢听故事,在教授新的数学知识前,我们可以根据幼儿所需要掌握的相关数学知识,设计编写一些生动有趣、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数学故事和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幼儿通过听故事、阅读欣赏故事、表演故事等方式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去主动理解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幼儿学起来轻松愉快,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充分调动起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设计开放式的有效提问

教师的引导和提问直接影响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开放式的有效提问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地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那么,如何设计开放式的有效提问呢?首先,应从结果入手,结果往往是幼儿最感兴趣、最想知道的。常规思维中,我们常常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正向思维,若反道而行之,效果会不同,更引起幼儿的注意。再次,从对比入手。对比是一种让幼儿发现所观察事物之间的异同,从而从中找出正确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按大小分类》的教学中,“为什么大书要放在大筐子里,小书要放在小筐子里呢?”这些问题的设计,都是从两物间的对比入手,从而激发了幼儿主动思维的积极性。最后,从难点入手。如“大小积木混在一起怎么办?”“小动物们去看电影不知道按什么顺序坐,他们该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虽有些难度,但答案不止一个,具有更广阔的开放性,从而使幼儿的思维向纵深层次发展,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和个别差异性。

3.把数学教学融于游戏中去,让幼儿在玩中学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学习单双数时,可让10个小朋友排好队,并给他们编上号,让他们单号或双号出队;
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可请10个小朋友表演乘车,上车几个人,车下还剩几个人,合起来一共几个人;
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和找相邻数,可让他们玩扑克牌、找朋友等游戏。实践证明,幼儿对这种教学方法很感兴趣,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很多东西。

(三)增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纲要》要求“幼儿园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数是抽象、概括的。幼儿处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逻辑思维能力差,他们只有在摆弄物体时,才能很好地进行思维。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运用各种教具外,还特别注意采用直观式教学,提供足够的教具、材料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教师通过巧妙地设置问题情景,提供学具让幼儿动手操作,能使幼儿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将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充分表现出来。

总之,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是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的抽象活动,是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让他们的思维充分得到发展,使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主动去学习和掌握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数学知识,充分体现出幼儿在数学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幼儿一定会对这门抽象的学科感兴趣。

幼儿园教育教育论文 第11篇

[摘要] 幼儿环境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幼儿环境教育,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环境意识,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幼儿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模式,认为进行渗透式教育是幼儿环境教育的最佳模式,并提出了进行幼儿环境教育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 幼儿  幼儿教育   环境教育随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显现,保护环境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使自己的环境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规律这是保护环境的基础。环境教育是一项终身教育,它始于幼儿阶段。近年来,很多国家和地区在环境教育(尤其是幼儿环境教育)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拟就在学前教育中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粗浅的研究和探讨,以寻求切实可行的幼儿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幼儿环境教育的必要性“环境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它不仅在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和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做出了显着的成绩,而且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注入极具活力的新鲜内容。”“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环境基础教育,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普及环境知识,努力提高年轻一代的环境意识。”把环境教育纳入学前教育体系,这一举措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一方面,一个人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需要从娃娃抓起,环保知识和环保能力需要从小培养;
另一方面,现在的幼儿,将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当中还将有一批人会成为未来的决策者,其环境意识的强或弱,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下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如何让他们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生存的作用,从不知到初步有所知,做好其环境启蒙教育工作,我们责无旁贷。

“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之一。”只有提高全民族的环境素质,才能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而环境素质的培养,最根本的是从教育抓起,尤其应当重视儿童的环境教育,使其适时学习环境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意识,具备一定的环保技能,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这既是现代儿童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他们的义务和职责。

二、幼儿环境教育的内容和基本模式幼儿环境教育就是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针,立足启蒙教育,使孩子们获得初步的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幼儿环境教育因其对象不同,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和一定的特殊性。必须以其生活实践为基础,使孩子们认识和熟悉他们的生存环境,了解一些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现象,启发孩子们哪是好的,哪是坏的,哪是美的,哪是丑的,规范他们的环境行为,提高他们的环境修养,树立良好的环境风尚。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美好的,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美的熏陶,必须以正面教育为主,强调环境中美的事物和现象,使孩子们逐步体会到作为自然中的人,应当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让孩子们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活动中积极、轻松、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并变为自觉的行动。

环境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包含自然科学又包含社会科学。结合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和我国国情采用渗透式模式进行环境教育是最佳途径,可以潜移默化地深入幼儿的内心世界,更容易被接受,对孩子们的影响也更深入,这正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三、幼儿环境教育的具体思路1.创设环境教育的氛围,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隐性教育功能营造环境教育的氛围,可以自然诱发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首先应当采取多项措施美化、净化校园环境,如提高校园的绿化率、坚持垃圾分类等。同时,要循循善诱地教导孩子们整洁美好的环境来之不易,必须规范个人行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来关爱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环境,然后再由小环境推而广之至我们生存的地球,提高幼儿的环境素质;
其次,应当在教室、活动室、起居室里精心布置环境教育素材(如墙饰、板报、专栏等),使孩子们能随时随地接受环境教育。有条件的话,还可开辟一些环境教育园区,如种植植物、饲养小动物等,培养幼儿的爱心、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教育教育论文 第12篇

摘 要: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安全工作必须防患于未然,作为园方和幼儿教师,除了要在硬件上达标外,在软件上也要“时刻绷紧弦”,随时把安全记在眼里,记在心上,把保证孩子的安全列为自己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工作体系;安全隐患;健康成长;安全教育

幼儿,由于其年龄小的特征,自我防护和保护能力基本上没有。给幼儿营造一个安全的教育环境,幼儿园责无旁贷。在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中,安全怎么抓,许多幼儿园还处于一定的盲然状态,都是安全事情发生后才想到补牢。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安全工作必须防患于未然。本文想要阐释的,也就是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才能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最大化地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地方。

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工作体系

明确分工负责,要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制度,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门卫、食堂、宿舍、值班室等重点部位的工作任务、岗位职责、人员配备制度及责任追究措施;有严格的幼儿接送制度。

二、要全面排查幼儿园内部安全隐患

对幼儿园的各类建筑和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公共活动场所等进行全面排查,加强对校园设施、老化电线线路等方面的检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不留死角。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立即处理,马上整改。内部能处理的自行组织,处理不了的提请有关部门帮助解决。

三、要严把卫生保健、伙食关,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1、把好进货渠道关

采购人员采购的货物必须有齐全的"三证"禁止购买"三无"产品。炊事人员严把制作关。炊事用具管理责任到人,杜绝幼儿食物中毒现象的发生。

2、坚持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的方针

有计划的进行各种预防接种工作,接种率要达到100%。要坚持每年的春、秋两季为幼儿服用中药,预防各种传染病,为家长讲授幼儿口腔卫生的预防保健,并为全体幼儿进行口腔检查。

3、细化卫生检查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有目地的卫生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相结合,检查结果纳入教职工考核中,同奖金挂钩。紫外线照射、开窗通风、餐具消毒等工作,实行责任到人,做到窗明干净、环境优美无死角、清洁卫生无杂草,另外,不定期对幼儿进行卫生常识和安全保护教育,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四、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1、懂得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防护措施

一是设置安全标志。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的墙面上画上各种各样的安全标志,让幼儿每天在活动、放学、上学的同时,轻松、自然地认识各种安全标记。二是开辟安全教育宣传栏。各班在家园联系栏中专门设置安全教育知识栏目,通过定期更换安全教育内容,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在教室的互动墙上制作"交通安全"、"防火安全"、"地震知识我知道"等墙报,让幼儿在欣赏色彩鲜艳的版画,学习琅琅上口的儿歌、浅显易懂的故事中,了解安全知识,提高自护能力。三是创设安全教育小画廊。让幼儿做幼儿园环境的小主人,运用所学的绘画技能,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如:"消防安全组画"、"热闹的十字路口"、"规划与标志"等绘画活动,不仅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又为幼儿分享经验提供了平台,拓展了他们的学习空间,强化了幼儿安全意识。

2、在一日生活中开展安全教育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也离不开安全教育,在幼儿入园时,医生、教师认真把好入园关,仔细检查幼儿的口袋,提醒幼儿不将危险物品如小珠子、扣子、棒子、打火机等放在口袋中,以免发生危险事故;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注意督促和检查,抓住日常随机的安全事件增强幼儿自护意识;在幼儿就餐时,教师及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防止烫伤事故,教育幼儿吃饭时不嬉笑打闹,避免异物进食管;在开、关门时提醒幼儿开、关门时注意安全,看看手是否放在门柜上。

此外,教师利用生活事例教育幼儿,如随机拍摄下幼儿玩玩具,玩大型器械的场画,VCD图片,让幼儿分析怎样玩危险,怎样玩才安全等,通过真实情景的再现,让幼儿认识保护自己的重要性。在安全教育活动中,教师注重幼儿情感安全的培养,让幼儿在危险到来时不慌张、不害怕,有安全感。

3、游戏活动尽量与安全有关

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成长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创设与安全教育有关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情感,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在开展角色游戏中设置岗亭、红灯、人行道安全标志等,让幼儿扮演交警,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并知道坐车等不把头伸出窗外等安全知识。游戏中设置电话,幼儿可学拨打119、120、110等电话,让幼儿懂得生活中的应急措施,遇到意外知道求助。

五、改变家长的观念

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引导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基础。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同家庭之间的桥梁工作,幼儿园的活动与家长的支持、配合密不可分。我们应该改变家长的观念,既要从包办代替中走出来,更要从放任自流中解除出来,要积极做好各项安全意识的宣传工作。并让家长了解、参与幼儿园活动,使他们明白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是零碎的,由于孩子们的好动性和缺乏自我保护防护能力,安全工作相对来说比较难抓,作为园方和幼儿教师,除了要在硬件上达标外,在软件上也要“时刻绷紧弦”,随时把安全记在眼里,记在心上,把保证孩子的安全列为自己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同时,也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每一个孩子,用一个母亲该尽的责任去呵护孩子的安全。

幼儿园教育教育论文 第13篇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育应当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成人相比,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强,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他们敢说、感想、敢做,因此,幼儿期正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黄金时期,幼儿园创新教育是决定幼儿知识灌输质量的关键。

一、教育观念要更新、创新意识要树立

历年来,幼儿园教育呈现小学化现象,重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轻主体意识、学习兴趣,幼儿整日围着教师转,对教师的话唯听是从,机械地记诵不感兴趣的东西,是被动的沮丧的学习者。教师也好象是知识的传声筒,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上课是基本活动,“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指示,幼儿做”,完全忽视幼儿自我学习的愿望,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严重束缚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创造思维,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难以体现。因此,深化教育改革,重塑幼儿园质量观,是当今幼儿教师的首要任务。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要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坚信每一个正常的幼儿都有创新潜能;
坚信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异,注重个性因材施教;
坚信幼儿创新能力发展过程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
坚信幼儿是创新教育的主体。因此,创新型的教师应该独立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照本宣科;
在课堂中尽量减少对幼儿同一的约束和要求,应发散幼儿的思维,体现课堂的灵活性;
允许幼儿提出意见,并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真正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成长。

二、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我国的幼儿教育实践中,由于幼儿年龄和性格方面的特点,教师一直处于中心位置,安排一日活动与生活、制定各项规则,幼儿消极的服从,这种活动组织模式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儿童最宝贵的主动性、创造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解放思想,焕发自尊、自强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敢于创新。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和‘安全’感。”因此,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是每一个幼儿教师的职责,也是新《纲要》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教师要努力争做幼儿的朋友,当幼儿想做新鲜事而毫无把握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幼儿鼓励。

三、传统教育模式要改革

开展创新性教育教学活动传统的教学体制以教师教、学生学,单一的知识灌输为主,教师简单的“用教材”、“教教材”,花大量时间“找教材”,或习惯性的沿用“好教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育的效果,阻碍了教师灵活、创造性的组织教育能力的生成与提高,而幼儿也是机械地接受知识,创新在活动中根本得不到体现。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新教育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创新性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使学生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因此,为对幼儿实施更有效的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要大胆地改革教育模式,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1.确定立足于幼儿素质整体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全面分析本班儿童认知、行为、情感等各方面发展状况、特点、问题与需求,以幼儿的生活实践为基础,确立合理的、有利于促进儿童发展的教学目标。

2.根据目标,选择适宜的内容与方法,变“灌输式”的教为“启发式”的教,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大教育家第斯多慧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因此,教师不能把灌输知识作为最终目标,要善于设置新奇的情景,提出疑问,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时间、必要场所及活动用具,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3.开展创造性艺术活动。文学、音乐、美术都属于创造性艺术活动,在其中,创造想象尤为突出。教师要善于开展这方面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引导幼儿续编故事、仿编儿歌,聆听故事想象故事所展示的图景等;
通过音乐欣赏、舞蹈活动,让幼儿想象乐曲表达的意境,根据乐曲创编舞蹈动作,并鼓励幼儿自编歌曲;
让幼儿作意愿画、添画、泥塑、听音乐作画等美术活动。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切忌“填鸭式”教学方式和偏重死记硬背的机械训练,要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

四、以游戏为主线,开展幼儿实践动手操作活动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事物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由于处于特定的问题情景中,从而会激发他们创新的动机和意识。游戏是幼儿实践的最佳途径,儿童教育心理学家早就指出,游戏是学前儿童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活动,它贯穿于整个学前儿童的生长和发展之中。《纲要》也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拥有现实的快乐生活。”而我国的传统幼儿教育体制以教师教、幼儿学、单一的知识灌输为主,教师背负着沉重的教学任务。这样,即使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也没有“玩与不玩”的自由选择,游戏也成了课堂作业,成了枯燥的功课。创新教育作为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需要走出“成人化”的思维误区,将游戏真正还给幼儿,让他们充分游戏,快乐学习。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建构类游戏等对培养幼儿想象力以及激发幼儿创新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充分发挥家长的资源作用,家园同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创新意识萌芽的天壤。创新是一种推陈出新、追求创意的鲜明意识,创新是一种勇于思索,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创新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机敏和灵性;
创新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及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创新教育的提出不仅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更是为了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使人的主体精神得到充分的宏扬,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等的培养决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创新教育必须从幼儿时期开始实施。幼儿园领导、老师要真正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幼儿园教育教育论文 第14篇

幼儿创新教育最重要的是优化教育环境。其中包括要有一个创新型的园长;
要有创新型的管理模式;
要创设创新型的环境氛围;
要有创新型的环境布置;
要有一个突出创新的教学体系。

创新教育是目前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核心内容。而幼儿创新教育是以幼儿的创造欲为前提的,启迪和开发幼儿的创新潜能就是幼儿的创新教育。具体操作就是在创新的管理体系和幼儿园环境中,教师通过创新性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的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一般包括园长、幼儿园管理、环境布置、班级气氛等等。优化幼儿园的创新教育环境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必要前提。

那么,幼儿园的创新教育环境有哪些特征呢?

一、要有一个创新型的园长

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同样,有一个好园长就有一个好的幼儿园。一所幼儿园是否具有良好的创新教育的环境,园长是关键因素。有一个创新型的园长,才能为幼儿园的创新教育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撑。一般来说,创新型的园长应具备以下特质:

一是创造性开展工作,园长对幼儿园的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巨大的热情,将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不断的开创性的展开工作,善于发现幼儿园管理和教师在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二是具有创造性的品质,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不满足感,能够较快的接受新鲜事物;

三是创新式的领导方式,园长喜欢听取新的见解,喜欢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善于营造创新的愉悦的环境和氛围,能够感染和带动教师投入到创新教育当中。

二、要有创新型的管理模式

创新教育必须在创新管理模式下才能够得到发展,幼儿教师的创新教育才有展示的舞台。幼儿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一般有以下几种特征:

一是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创新管理体系,从幼儿园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在管理目标、教师考核、幼儿活动、环境布置、课程安排等各个环节都要围绕创新教育这个目标来展开,要指定出系统化的、可操作性的管理体系;

二是开放性办园,也就是要积极的引进先进的`办园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管理模式和办法,使幼儿园的管理更具科学性,更具创新性;

三是管理层要有良好的民主作风,要善于听取教师和各界的建议和意见,吸取其中有用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幼儿园的管理工作。

三、要创设创新型的环境氛围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的创造性是在集体中表现出来的。只有创设一个浓厚的、自由的、安全的、愉悦的创造型环境,才能够激发出幼儿的创造力,才能让幼儿逐渐养成创造性的品质。创造性的环境氛围包括以下特征:

第一,给予幼儿自信心,拥有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础,也是具有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幼儿教育中要潜移默化的让幼儿意识到“我能行,我可以”,对于幼儿哪怕是的创新意识和成果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第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规定,给幼儿一个自由发挥想象,自由创新的空间,让幼儿的各种奇思妙想淋漓尽致的被激发出来;

第三,肯定性评判,对于幼儿的创新成果,不管是大是小,都要充分肯定,让幼儿感觉到“我能行,我可以”,绝不要打击幼儿的创新想法和行为。

四、要有创新型的环境布置

现在,环境育人越来越受到各个学段的学校的重视。对于幼儿教育来说,环境育人尤其重要,因为幼儿的感性思维要远远大于他们的理性思维,他们对环境的敏感度是非常高的,3—6岁的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周围的环境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的作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一般包括幼儿教室以及音乐、美术、制作、活动室等各种功能室的布置,游戏设施、墙面等室外的布置。不论是室内布置还是室外布置,除了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之外,尽量不要整齐划一,突出自由、活泼、轻松的特点,这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行为。

五、要有一个突出创新的教学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教育不是知识教育,而是一种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思维教育。能够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和小伙伴和睦相处,能够激发出幼儿的创造欲望,这比多教给幼儿几个汉字,几道加减法的算术题要强得多。幼儿教学体系不是小学语文、数学教育的向下延伸。幼儿教育要灵活多样,要将游戏渗透到教学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
要开设动手课,让幼儿在制作课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要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开设启蒙阶段的舞蹈课、美术、音乐课等丰富多彩的课型。而所有课型都要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少限制、少规定,引导幼儿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以上是我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关于幼儿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认为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就要从幼儿抓起,让创新的种子植根到孩子们的心里,将来他们才能在创新的道路上生长、开花、结果。

幼儿园教育教育论文 第15篇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搞了二十多年,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幼儿园文化建设却存在着一些育区。要想更好地建设校园文化,就要有正确的定位,要理清文化的传承、积淀与创新的关系;要理清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要理清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的关系;要从创造物质文化、营造精神文化、建立制度文化和养成行为文化四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幼儿园 文化建设 思考

一、对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正确定位

余秋雨认为,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造集体人格。由此可见,学校文化就是引导师生形成良好的集体人格、群体性格,让群体的良好性格品质和心理品质成为约束学校成员言行的指南。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大学、中学、小学和幼儿园文化建设。幼儿园文化建设面对的是3―6周岁的幼儿,幼儿园的文化建设要以办园治学理念为核心,要以“一切为了幼儿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要以“健康、活泼、文明、向上”为目标,构建幼儿园文化,引领幼儿园发展方向,规范组织行为,指导保教实践,定位师表形象。幼儿园每一位教职员工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育园所文化的责任,努力地维护它、传递它、发扬它,在集体共同分享的文化之中朝着共同的愿景,实现幼儿、教师、幼儿园最优化的发展。所以幼儿园文化建设要以发展师幼主体性、提升师幼的生命价值为主线,探索出一条内外开放,教师、家长、幼儿多元互动的幼儿园文化建设之路。

二、幼儿园文化建设要理清的关系

一是理清文化的传承、积淀与创新的关系。幼儿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文化重在传承、积淀和创新。传承不是守旧,而是一手牵着历史,一手牵着发展的现实,面对未来,在幼儿园发展的长河里披沙沥金,把幼儿园文化的精髓部分积淀下来。幼儿园文化必须不断创新,没有创新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但是创新的目的不是独树一帜,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刷新和粉饰,而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和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从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幼儿发展成长的角度出发,把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优秀文化增加进来,为幼儿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是理清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好的形式会使内容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幼儿园文化建设中不是不要形式,而是应把握好文化建设的目标与重点。不能用设计形式来体现文化,而是要围绕文化建设目标来设计表现形式,也就是要围绕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培养目标、保育规程来确定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再用具体的表现形式来实现文化建设的目标。如果过分强调表现文化的花样性和表面性,但没有具体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蕴,它只是一个建筑,一个图案或一种摆设装饰而已,如只注重文本化,不能和实际相结合,那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真正成为规范幼儿的行动力量,是没有灵魂的;如只注重标语化,满墙的标语口号是琳琅满目,但这些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标语口号,并没有成为幼儿的自觉追求。所以不注重文化的内涵体现,就会在文化建设的道路上偏离正轨。

三是理清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的关系。显性文化就是在校园里能看到的文化,如贴在墙上的、刻在物上的、摆在面上的、能耳闻目睹的具有感知的文化。这些文化体现在建筑物的设计风格及装饰上,如树木的种植和绿地的设计,静物的摆放和标语的张贴等文化元素的介入。这些显性文化具体直观地传递着文化的信息,对幼儿园的每一个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隐性文化包含着幼儿园全体成员价值观、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公共意识,它看不见也摸不着,却能切实感知,是集体内成员的心理契约,是一种隐性的力量,它能规范全体成员的言行朝向组织的共同目标。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互为表里,显性文化是表,隐性文化是本,所以幼儿园文化建设要标本兼治,而幼儿园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本,隐性文化是幼儿园文化的魂,是推动幼儿园发展的潜在力量。

三、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要充分发挥幼儿园文化的导向、规范、激励、凝聚作用,使幼儿园成为教职员工快乐进步的精神家园,成为幼儿和谐发展的乐园。为此幼儿园文化就要从营造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进行。

(一)创造健康优美的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幼儿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以物质为载体,传递着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办园目标和价值追求,是幼儿园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证。幼儿园的物质文化要通过对室内外环境的创设来实现。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指出:“怎样的环境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环境是幼儿自我表现的舞台,也是幼儿感知信息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环境的创设直接关系着幼儿主体性方面的发展。幼儿每天都能在这样的环境里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主动寻找他们需要的东西和想做的事情,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并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从而对幼儿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让幼儿关注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快乐生活。

(二)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

幼儿园精神文化是指教师和幼儿的精神面貌、思想行为、艺术风尚及道德行为习惯。精神文化是幼儿园文化的根本,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它特别体现在办园的理念、办园的思想和“三风”建设上。

(三)建立严格规范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制度是幼儿园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是教师和幼儿必须遵守的规范,制度约束下的管理是有序的,在贯彻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各类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将外部规范逐步内化为自觉责任意识,并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创新开展工作。

(四)养成良好的行为文化

有了丰富的物质文化,有了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和规范可行的制度文化,最终就要转化成师生的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行为的表现,只有把办园理念和思想用文化的形式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才是文化,才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

幼儿园教育教育论文 第16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幼儿教育也从原来简单的认数识字发展到一个更深的领域。特别是幼儿的数学教育,它是一个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幼儿年龄小,并不能完全理解,只能依靠教师反反复复的讲解,强硬地灌输到孩子们的潜意识当中去,而不会灵活运用到实践当中。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要通过改变传统教材,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习,通过动手动脑的操作课让孩子学会自己学习来增加幼儿数学教育的趣味性,让孩子自己真正地喜欢数学。

(关键词)幼儿教学;数学教育;趣味数学

幼儿老师只要从心出发,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自觉学习从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一、注重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教幼儿掌握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通过数学教育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具有主动性、条理性、坚持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要把这些目标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多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几方面考虑,既让幼儿学到知识,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通过设置小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在《教育发展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首先能吸引人眼球,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小游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思维,提高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想象力,有效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使幼儿在欢快的节奏中边玩边学,轻轻愉快地学习数学。例如在小班数学“识数”教学活动中,可以在教室放几件商品,上面标着价格。教师扮演商店的售货员,把幼儿化名为小动物或小植物的名字,分给他们每人一个小钱袋,里面装着不同数量的人造币,上面写着不同的数字,让幼儿去自己购物,可以是一个人一组,也可以是几个人一组,在购物游戏中,学习数字,了解数字的大小与事物的关系,做到边玩边学。再比如:同样是分角色的游戏,小班孩子应该以直观、有趣味为主题,如“小猪除草”“抓蝴蝶”“为小朋友找妈妈”等,从而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为中班、大班的幼儿设置游戏时,就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所需要的素材,进行群组游戏活动。幼儿在各种游戏互动中不仅可以培养兴趣,更重要的是增进幼儿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沟通。使课堂教学氛围浓厚,兴趣盎然。

三、贯彻自主性确立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改指令为设疑,引发幼儿自主探索。幼儿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需要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与方法,还需要有正确的导向。教师在幼儿操作时不能只用指令性指导,也不能“随意放羊”,需要通过对材料的美化、适当的设疑、引疑,既引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又对幼儿操作目的有积极的引导,使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很好的发挥主动性。如:学习4的组成。提供给幼儿4片双色花片花片一面是红色,另一面是白色和一张印有花朵图案可让幼儿涂色的纸。请幼儿玩“撒花片”游戏,每撒一次就根据花片停住后颜色分布的数量在纸上涂色。只要落下的花片颜色分布的数量与前几次不同,就可依次画在纸上。这样每次撒后,幼儿就要比较对照,做出是否要涂色的判断。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还会发现一些问题,如:4片花片撒出去,出现了都是同一种颜色的情况,就会提出怎么办?有的孩子会发现涂了三次后再要涂的话,总是与其中的一组情况一样,从而产生疑问,这样有利于幼儿独立性、自主性的充分发挥。

四、学具操作多样化,乐于“玩”中学数学

教师是幼儿的主导者,幼儿的学习以听和看为主,他们的操作也大多是为了验证教师传授的知识。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儿童学习数学的论述中言:“数学首先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他告诫教师,过早强调图画表象和抽象符号教育将使幼儿的数学学习变成纯粹的记忆,而提供实物操作材料――不只是停留在教师将材料进行短暂的示范,而是让幼儿手脑并用全神贯注地进行操作的材料,对幼儿数学学习,思维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老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操作学具,充分激发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提供的材料可以是老师自制的,如数学棋谱、大转盘、等;也可以是和师生一起收集的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如小石子、纽扣等。多样化的学具,激发了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如:为了巩固对形状的认识,老师设计了“喂食”的游戏,请小朋友把正方形的小卡片喂给正方形娃娃吃,把圆形片片喂给圆形娃娃吃,真是在这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操作过程中,孩子们习得了相关经验。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有目的地创造和提供相应的数学活动材料,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让孩子在操作中开始亲近数学,感知数学从而愉悦如门。

五、及时反馈,及时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

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能激发起幼儿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兴趣。知道结果,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学习的态度更加投入,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通过教师反馈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大班幼儿,树立克服缺点的决心,继续前进。对于不同层次的幼儿给予适当的评价,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鼓励,使幼儿保持一种积极的进取心理,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及时评价,使幼儿进一步产生改进学习的愿望;再配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对幼儿学习成果和态度加以肯定,可以激发幼儿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主义感。

总之,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促进幼儿学习最有力、最稳定的动力,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幼儿有更大的收获。

幼儿园教育教育论文 第17篇

摘 要:中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现阶段礼仪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标准。如何将礼仪教育渗透到日常教育实践中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话题。以幼儿园礼仪教育为研究视角,针对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展开讨论

关键词:礼仪教育论文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现阶段礼仪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标准。如何将礼仪教育渗透到日常教育实践中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话题。以幼儿园礼仪教育为研究视角,针对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展开讨论分析,旨在为幼儿园有效的开展礼仪教育提供和借鉴,使得礼仪能够从人才的启蒙教育阶段开始得到重视。

关键词:幼儿园;
礼仪教育;
一日生活

礼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行为艺术,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使得生活与工作环境更加和谐。所以若想使得礼仪教育更加具有时效性,必须将礼仪教育融入到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与细节,使得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感受礼仪的魅力,养成讲礼仪的行为习惯。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融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重要性

1.礼仪教育生活化的需要由于幼儿所处的特殊年龄段,使得其在学习和理解能力方面不够成熟,如果单纯进行课程化、理论化的礼仪教育,效果一定不够明显。因此,需要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得幼儿园礼仪教育更具科学性。教师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有意识的融入礼仪教育,能够使得礼仪教育与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各个细节相整合,进而使得礼仪教育能够脱离生硬的讲台,走进学生的生活。2.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礼仪习惯的需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能够使得幼儿在身边的每一件事情、每一种状态、每一个细节中感受礼仪的魅力,在脑海深处能够建构出礼仪的“模型”,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对各项礼仪进行使用,最终在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因此,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礼仪习惯的需要。

二、幼儿园礼仪教育在幼儿生活中的体现

1.礼仪教育与教学实践相整合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学科教育是重中之重。因此,若想使得礼仪教育与教学实践有效融合,必须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将礼仪教育进行正确的把握,使得礼仪教育能够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中,将原本生涩的礼仪教学内容变得活泼生动、易于理解。例如,在《小熊做客》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轻敲门、如何与客人进行问候、做客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等礼仪进行重视,使得幼儿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感受礼仪的重要性,进而实现将礼仪教育与教学实践相整合的目的。

2.礼仪教育与生活细节相融合幼儿园教育是根据不同儿童年龄段特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形式,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势必与周围的伙伴、老师进行交流。因此,将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需要将礼仪教育与每一个生活细节进行整合,使得孩子能够随人、随时、随事、随地、随境的接受礼仪教育。例如,在午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排队、礼让、节约等礼仪内容进行渗透,使得能够认知礼仪是一种美德。通过此种日常化的渗透,儿童可以对礼仪教育的内容在现实中具有实践的经验,进而使得生活与礼仪更加贴近,促进儿童自然的将礼仪教育的内容运用到日常的行为中,进而达到礼仪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具体措施

1.礼仪教学形式多样化现阶段,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存在,诸多家庭呈现“4+2+1”的模式,即“四位老人、两名家长、一个孩子”,使得“公主病”现象严峻,导致儿童礼仪缺失。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孩子创造讲礼仪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针对幼儿园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实现寓教于乐,所以教师应该将故事启迪、游戏童谣、情景表演等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与礼仪教学相整合,使得儿童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获得礼仪常识、养成礼仪习惯。

2.构建鼓励性评价机制若想实现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构建鼓励性的评价机制非常关键。幼儿教师应该对儿童在一日生活中的表现进行有效的关注,对于一些在礼仪行为上表现良好的小朋友进行及时的鼓励,促进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对礼仪保持高涨的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四、结语

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园礼仪教育更加具有时效性的要求,是促进幼儿能够在生活中感受礼仪、了解礼仪、认知礼仪的需要,更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水平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洁.幼儿园礼仪教育浅谈[J].艺海,2014,(03):128-130.

[2]王红梅.浅谈大班进行礼仪教育活动的策略[J].科教导刊,2014,(09):217-218.

[3]陈红萍.初探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幼儿礼仪教育策略[J].科学大众,2013,(07):110.

推荐访问:教育 幼儿园 必备 幼儿园教育教育论文必备17篇 幼儿园教育教育论文(必备17篇) 幼儿园教育论文范文